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朱清时先生:直觉与易经占卜

时间:2022-12-13 15:12:55 | 浏览:2402

直觉与易经占卜朱清时(2020.7.23)易经等东方文化保留着上古人类依靠直觉的痕迹,即借助知觉范式直接认知事物和预测未来,科学能避免直觉犯错,但不能忽视直觉。 目录:1. 序言;2.感觉和主观体验;3. 知觉与模式识别;4. 知觉范式与智


直觉与易经占卜
朱清时
(2020.7.23)


易经等东方文化保留着上古人类依靠直觉的痕迹,即借助知觉范式直接认知事物和预测未来,科学能避免直觉犯错,但不能忽视直觉。


目录:1. 序言;2.感觉和主观体验;3. 知觉与模式识别;4. 知觉范式与智慧;5. 直觉及其知识体系;6. 易经占卜中的直觉;7.意识防止直觉犯错。


1. 序言


南朝傅大士偈:“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意思是佛性与我们形影不离,一切都是它带来的你却不知道。从分析直觉人们,有助于理解佛性。


直觉又常被看作是人的底层或后台知觉。它如同飞机上的自动驾驶仪,指导着我们日常生活的绝大部分活动。直觉认知事物的方法,是选一种知觉模式解读信息,不经过思考和逻辑推理。从动物到人都依靠本能与经验进行模式识别。


由于语言和以它为基础的逻辑思维只是近期的事,人类在很长的上古时期只能用直觉来认识世界,因此在传统的文化中还可以看到直觉的痕迹。


东方文化注重直觉。中医用“望、闻、问、切”来观察人体,如同有经验的人拿起来一个西瓜,看看拍拍,就可以得知它的大致情况。“无为”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从《庄子》“庖丁解牛”的例子可知,“无为”是直觉和意识之间的密切配合与顺畅高效的协同工作。因此,直觉是解开东方文化许多疑问的钥匙。

2. 感觉和主观体验


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每天早晨醒来之时,你感觉到头下的枕头,这是触觉;听见闹钟的铃声,这是听觉;眼见晨曦之光,这是视觉;闻到桌上的花香,这是嗅觉;感到口中淡而无味,这是味觉。这五种感觉是我们通向世界的五扇门。


感觉(sensation)是感官接收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刺激并传输到大脑的过程。例如一道光射入眼中,通过视网膜上的三种颜色感受器(红、绿、蓝视锥细胞)加工,转换成大脑神经元网络的一组独特的放电。感觉过程服从物理定律。


令人惊奇的是,与动物相比,人的感官之门很小。有些动物有出色的听觉(蝙蝠和海豚),有些动物有极其敏锐的视觉(鹰),还有些动物有惊人的嗅觉(猎犬)。然而人类有非凡的知觉能力。


知觉(perception)是积极组织和解释感官信息的过程,它把感觉到的信息加工成为比较完整、连续、有条理的资料。知觉加工感觉信息的过程,是在主观体验的驱动和觉照下,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是挑选出有用的信息;第二是把它们解读成有意义的图像。


挑选出有用的信息


感官接收到的信息,没有通过语言文字、概念名称以及推理论证等,是对象之境直接亲证现前。它们是事物的真实反映,即佛学说的“现量”、“自相”。然而因为来自世界的现量信息太多了,如果对它们都需要关注以便应对,人类就会陷入困惑,不知道该做什么,做不到点子上。例如在你看一片树林时,眼睛会同时接收到每棵树、甚至每棵树上的每皮树叶发出的信息,这些信息太多你反而不注意它们。所以停留在现量认知不利于人类的生存竞争。

知觉把绝大部分信息拒之门外, 让大脑不用操心无数琐碎细小的问题,而只筛选出让极少的、可能对人实际有用的信息让人注意,这样我们才可以腾出时间去分析和思考更为复杂和重要的事情。例如:在鸡尾酒会上,声音太嘈杂,反而使你什么都听不见。然而,如果噪音中提到了你的名字,你马上就会注意到,因为知觉提醒你:这与你有关!


知觉深层的主观体验是什么?

既然知觉在主观体验的驱动和觉照下加工感觉信息,那么主观体验是什么?经验让我们确信主观体验是真实存在的,它又叫内心体验。俗话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意思就是如果你问我这水怎样的冷,我便把所有形容词都说尽,也不能让你知道,除非你自己喝一口;无论你对茶的知识多全面,不喝茶仍然不知道的茶味道。这就是主观体验。如果某个东西没有主观体验,虽然其外表和行为都和普通人完全一样,甚至在物理上和我们也完全相同的,那也只是一个哲学僵尸。


从演化的角度来说,一切生物都具有意向性(Intentionality):追求存活和繁殖,趋利避害。为此它们要能“理解”,对于自己而言什么样的环境叫好、什么叫坏、甚至什么叫不好不坏。最初的地球盲目产生了各类物种,它们一诞生,立刻经受了极其严苛的环境测试。只有那些“设计”最好的物种得以幸存,它们通过基因组把这些设计传给后代。随着生物的进化,与意向性有关的器官,从分工的细胞到神经节,最后演化出人的大脑。意向性一步步完善精巧和细腻,最后变成人的主观体验。


3. 知觉与模式识别


看图认识知觉过程图1是一张黑白照片,你可能看到是一堆黑白相间的杂乱斑块。

图1


在图2中,你看见一只蝴蝶站在浆果上。

图2


然后再回来看图1,情况出现了神奇变化,你看到图1中出现了清晰的物景。


两次看图1时,眼睛接收到的感觉信号其实并没有差别。但大脑有了图2的记忆,再看图1,你的认知就改变了。(图1-2选自 “感知是一种幻觉? ”《环球科学》2019.10,阿尼尔·K·塞思(Anil K.Seth) 撰文,徐宁龙翻译)这说明记忆会影响对图片的认知。


什么是知觉模式?


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西蒙和其他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模式识别是成功解决问题最有用也可能是最重要的机制之一。


所谓“模式识别”,指的是生物体将一个新的对象或一个新的问题识别成已经熟悉的一类对象或一类问题的能力。没有模式识别能力,任何对象和问题都会变得全然陌生,我们也无法将先前的经验运用到应付这些对象和问题上去。


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认为,大脑中预先存在时间和空间等概念框架。如果没有它们的约束,杂乱无章的感觉信息将无法形成有意义的感知。用于认知的“概念模式”又称为“知觉模式”。

知觉总是用已经知道的东西来帮助我们解释自己看到的东西。我们把在记忆中贮存着的事和物当作知觉模式(perceptual pattern)。这个过程就是通常说的模式识别(PatternRecognition)。


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式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定,看哪个模式与刺激信息有最大程度的重叠,就确认这个刺激信息与哪个模式相同,这样,受到识别的模式便是对信息的解读和赋予它意义。


在神经科学中,能够让我们进行模式识别的认知结构通常被称为“吸引子”。吸引子是一个彼此紧密联系的神经元(大脑用于处理信息的关键神经细胞)群。吸引子有一个独特的性质,即能够自动且轻易地被输入的信息激活。


目前人工智能(AI)已经大量使用模式识别方法。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他们通过深度学习的模式识别方法,用近13万张痣、皮疹和其他皮肤病变的图像训练机器识别其中的皮肤癌症状,在与21位皮肤科医生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后,他们发现这个深度神经网络的诊断准确率与人类医生不相上下,在91%以上。(见2017年1月底《自然》杂志的封面论文,题为《达到皮肤科医生水平的皮肤癌筛查深度神经网络》(Dermatologist-level classification ofskin cancer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


4. 知觉模式与智慧


什么是人的智慧?


智慧不等于知识。知识告诉你遇到什么事该如何做,然而智慧是当知识(即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你需要的应付能力。


智慧有两个途径回答遇事该如何做的问题:一是根据逻辑推理和预演来做出决策;二是调用已经存储在神经系统内的模式来轻松地进行决策,即模式识别。


知觉模式对于人类很有意义,它们使我们在面对海量信息的冲击时,能够高效地形成简单、快捷的知觉,获得进化优势。例如,一种知觉模式使我们容易把草丛中的一条绳误认为蛇,然后迅速逃避。这种知觉范式可能有99次都使我们受到错误的惊吓,但没关系,只要有一次对,它就会因为使你迅速逃避而救了你的生命。因此活下来的人类都有这种知觉模式。


识别某些模式的能力在生命早期就已经形成了。大多数甚至所有乳动物都具备随时可调用的模式识别的能力。这意味着人脑含有模式识别的“硬接线”或“预接线”,只要环境提供一些“最后触发”,便可以发挥其功能。例如非洲大草原上的小羚羊,出生后必须在几十分钟内要学会站立、走路和奔跑; 人类在婴儿期就能模仿见到的脸部表情而毋需任何经验, 不必知道应该用哪根神经驱动哪块肌肉。这些说明在动物与人类的大脑中存在某种先天的、由基因决定的布线,只要有一定程度的模仿来触发,这些布线就可以启用。


人的智慧与模式识别


模式形成和模式识别的能力并非人类独有,其他具备学习能力的物种也有。每个物种都需要独自建造自己的心智世界。在这种情况下,模式形成的潜力受个体大脑运算能力和个体生命周期长度的限制。与其他物种不同,人类可以免于从零开始发现世界。我们能够通过文化将这些技能代代相传、人人相传。


我们受益于数千年来社会逐渐累积的知识增量效应,这些知识以符号的形式被存储,通过各种文化介质进行交流,并代代相传。


语言就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知觉模式库。 我们从下图可以体会一下这一点。

图3


大家从图3中看到了什么吗?可能除了一堆黑白相间的杂乱斑块外,你什么也没有看见。


现在告诉你,这是詹姆斯(R.C.James)拍摄的斑点狗,其中有一只斑点狗,头朝地面,旁边有一个大树。这些语言唤醒你心中的一些模式,再到图中去找,果然就会找到这条狗和大树。而且以后再看这张照片,也总能看到狗和树。

如果能形成大量认知模式,且每一种模式都浓缩了大量相关经验的精华,那么我们就已经获得了“智慧”,或者至少是其中的某种关键成分。

数百万年来,这类智慧对很多物种的生存至关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印刻在基因中。不同的物种或物种群,它们的生存取决于和其栖息环境有关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显然,它们能从不同的种族记忆甚至是感觉系统中受益。


我们大脑中存储的某些类型的模式识别记录了数百万年来所有哺乳动物集体经验的“智慧”。按照著名神经系统科学家杰奎因・富斯特( Joaquin Fuster)的说法,我们称这类智慧为“种族智慧”,或者说“门属智慧”。

5. 直觉的知识体系


心理学研究已经发现,人的知觉至少有两种:直觉和意识(理性)。直觉就是底层或后台的知觉。直觉知识体系的核心是用知觉范式来解读现量自性的信息;理性是意识的功用,创造出科学知识体系,用归纳和逻辑演绎来研究比量共性的信息。


直觉的两种类型


有些直觉来自天赋。例如沈阳市的一个8岁男孩在公交车上捡到一部手机, 成功破解密码并联系上失主(2019.3.22《文摘周报》)。一个孩子在玩耍中,无意间找到一个魔方,消遣地摆弄,很快就成功地把它的难题解决了; 而一个知识和经验都很丰富的成人,有意识地努力分析、思考,寻找魔方的解决方案,却最终绝望地放弃了。这些说明人类解决难题的直觉能力与知识和经验没有必然联系。孩子长大后知识和经验多了,这种直觉反而消失了。


“一些未受过教育的人具有非常准确的直觉。”(《迈尔斯直觉心理学》)有人认为,在今天,直觉的小火苗在第一堂数学课就被扑灭了。现代的以语言和逻辑为基础的教学体系,可能不利于甚至扼杀直觉。


还有一些直觉源自经验,是经验为我们提供的内隐知识。例如我们学会了骑上自行车并保持平衡,即便我们可能无法解释自己是怎么做到的,但是只管去做,身体心知肚明;象棋大师可以同时跟多人对弈,简单地膘一眼棋盘就知道下一步怎么走最好,而且赢得每一盘棋;经验丰富的音乐家、汽车工程师以及内科医生也一样,他们获得了某种能力,可以迅速评估场境、诊断问题。


模式识别需要完整的信息


用知觉范式来解读信息的直觉知识体系,注重获知事物的精微信息,以便使信息更为完整。


荣格曾在为尉礼贤(Richard Wilhelm)所著的《易经》一书写的英文译版序中,认为:“中国人对情境的感知包括一切最精致、超感觉的微细部分。就像有些行家只要从酒的色泽、味道、形态上面,就可以告诉你它的产地与制造年份;有些古董鉴定家只要轻瞄一眼,就可非常准确地说出一件古董的制造地点与制造者。我们总得承认:情境总含有持久不断的蛛丝马迹在内。”


下图是网上热传的图“海豚的爱”,它由一些黑白相间的杂乱斑块组成的。


从这张图上,成年人看到一对拥抱在一起的人,心地纯洁的孩子看见的是九只海豚。这也说明对于同样的外界信息,不同的人知觉到的图像不一定相同。原因是孩子们与成年人由于经历不同,得到的知觉范式不同,所以从这张图上看到的图像不同。


在下图中,每只海豚都用红圈标示出来了,这时你不难就看出这九只海豚。为什么现在能看出它们,以前却熟视无睹呢?原因是这些红圈把 “一对拥抱在一起的人”解构了,即把成年人的知觉模式解构了,并使你注意到了这些局部,这才看见它们是九只海豚。


这个例子说明,如果一个人的在较高的知觉专注、清晰、敏锐度较高,可以获得更加精微的信息解构,产生新的知觉模式。


智力高的人善于把感官信息分解,将有意义的部分加以重组,用一种新的范式来形成新的知觉。他们在常人眼中就是“头脑灵活”,能够不断地“脑筋急转弯”。


“审几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直觉体系


从《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的“理学汇编-学行典-审几部”(卷一一五、卷一一六)中可以看出,“审几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易》曰: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几则是动而未形在乎有无之闲,最微细而难见。故曰:动之微虽动而未离於静,微而未至於着者也,此是人心理欲初分之处,吉凶先见之兆。先儒所谓万事根源,日用第一亲切工夫者此也。”(《大学衍义补》)“审几微”正是荣格说过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在于重视事物的精微部分,这是直觉文化的重要特点。


东方文化则关注人的心智宁静。佛学禅修就是体察自己的情绪,并且平复它们。


荣格说:西方人不重视事物的精微部分,他们小心翼翼地过滤、较量、选择、分类、隔离情境中的一些元素,以便把它们纳入因果关系。

6. 易经占卜中的直觉


《易经》占卜与直觉有关


《易经》源自上古之人的预测方法。只有解卦的推理是在可理解的意识层次,而核心环节却是直觉。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书《易传》中有如下文字记载:《 要》篇:“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子赣曰:“夫子亦信其筮乎?'子曰:“吾百占而七十当,唯周梁山之占也,亦必从亓多者而已矣。”“子曰:《易》,我后亓祝卜矣,我观亓德义耳也。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又[仁]者而义行之耳。赞而不达于数,则亓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亓为之史。史巫之筮,乡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亓后乎!'


这些帛书记载说明,孔子之前的《易》主要是占卜。孔子很喜欢《易》,而且研究《周易》的筮法,不断进行有关占验的总结。他自己占卜的应验率是70%( “吾百占而七十当” ),但仍感不如“周梁山之占”。


更重要的信息是,孔子把《易》从占卜改为人文。人们占卦是为趋吉避凶,而孔子则认为通过“德性”与“仁义”的修养亦可达此“求福”“求吉”的目的,故与史巫“同途而殊归”。此《易》旨即经孔子改造之后“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人文《易》。孔子对这种改造心中甚是不安,恐遭后人非议,故“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就是此种心态的写照。(刘大钧,纳甲筮法讲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占卜的核心是直觉


刘大钧在《周易概论》中探讨春秋时的占卜:历代有关筮例的记载,古人解占,对所占卦爻之辞的讲解,全随解占者自己的理解做出解释。其实以解卦人的直觉为主,并不受框框的限制。易经占卜其实本质上一种直觉运作。


《左传·襄公九年》穆姜算卦得《随》卦,其辞“元亨利贞,无咎”。这本是吉辞无疑,但穆姜解释卦辞时,却说:“有此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矣!”由此看来,穆姜认为,对卦辞的解释,还要依占问者的品行而断:品行坏的人,虽占得吉卦也不会得好。若按此理推测,则品行好的人虽占得凶卦,也会得吉了。要是达样,占卦的人专门修德即可,又何必问卦呢?


《论衡·卜筮篇》记载:“鲁将伐越,筮之,得《鼎》卦,其九四爻“鼎折足,覆公悚,其形渥,凶”。子贡解此占,认为是凶卦。因为卦中说鼎折断了足,而出征行走用足,因此是一个凶卦。孔子却认为这是一个吉卦。他说:“越人在水中居住,出征行走用居住,出征行走用船不用足,所以是吉卦。”鲁国去伐越国,果然打了胜仗。在这段传说中,子贡解占以卦爻之辞的吉凶为准。而孔子解此占,却以所问事物的自身条件是否与卦爻辞相符为准。这样一来,所占卦爻之辞的吉凶,对占卦者就没有多大意义了。直到后来清人解卦,并不完全以卦爻辞自身的吉凶为准。有时全凭自己对卦爻辞的临时发挥。


由以上两例可以看出,从春秋筮法,到清人解占,都没有什么一定的规律可循。有的用卦爻辞解卦,有的全以卦象论断。有的这样解释卦爻辞,有的却做出完全相反的解释。有的象、辞兼备来解卦,但有的同样一卦,解卦者用象推和依辞解竟会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有的卦象卦辞皆不用,纯以纳甲法推断,有的又卦象纳甲兼而用之。这说明,在占卜中直觉才是真正的核心。


为何直觉能预测未来?


按照达尔文进化论,预测未来是生命的核心使命、进化的终极目的,肯定是可能的。

由于每个生命都必须不断地去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做什么? ”为此需要一个神经系统来预测未来,使自己的行为与未来相适合。从达尔文进化论可知,知觉最深层、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向前看,创造未来”。


比如躲开飞来的砖头。这种对危险逼近物的躲闪机制已经硬连线在人类身上,新生儿也不例外。就像出汗降温机制一样。这是我们远古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礼物。那些不太知道躲闪危险物的物种已经被自然选择淘汰。在进化中,生物的预测能力一步步完善精巧和细腻。


现在很多人还具有“一眼看穿一个人”这种直觉。这是因为当我们的祖先在森林里遇到陌生人的时候,他们必须立即做出评估:这个人是朋友还是敌人?那些能够准确看透他人的人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养育后代,就把这种直觉遗传下来。


其实“一眼看出一件事的吉凶”与“一眼看穿一个人的好坏”本质上是一回事,这就是预测未来。

7. 意识防止直觉犯错


直觉可能犯错


直觉经常会出错,让人误入歧途:第一,直觉会扭曲记忆,构建出和自己目前所处境地相一致的虚假记忆;第二,直觉有时是短视的,其快速反应模式把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当下,只关注当下的大喜大悲,而忽略了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对此的调节和适应能力;第三,直觉会扭曲我们对现实的判断。直觉既会扭曲我们对自己的判断,也会扭曲我们对客观事实的判断。(参考《迈尔斯直觉心理学》)


科学的历史就是对我们的直觉提出一个接一个挑战的故事:古人的直觉认为,心脏是产生思维与情绪的地方。如今心脏仍是爱的象征,但科学在这个问题上早已替代了直觉。坠入爱河的时你的大脑,不是心脏;在人类历史中,我们的祖先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对此至少存在两种貌似合理的解释:第一,太阳围着地球转; 第二,太阳静止不动,地球在旋转。直觉倾向于前者。而伽利略的科学观察认为第二种解释才是正确的。


科学如何避免直觉犯错?

科学的方法是归纳和演绎。归纳是从已知的经验中寻找相符的规律,演绎则从确立的原理出发,依靠逻辑推导出涵盖对象的性质。


归纳需要分类,把具有某种共性的事物归为一类。共相是诸法的共通之相,即抽象出来的同类事物的共性。每类事物的共性是认知的量果,叫比量,即比附量的意思。归纳的本质就是把关注事物的重点,从现量自性改为比量共性。


对事物的共相有所认知,然后经过通过分类和符号化处理,建立语言概念,就可以对事物间的各种特征进行推论, 也就是常说的“由此及彼”的逻辑推理。如远见彼山有 “烟”, 比度推知彼山有 “火”。这就是演绎。


科学从经验的归纳开始,走向可以进行演绎推理的理论体系。归纳与演绎法在人类脑力可及的范围内相辅相成,其前提、过程和结论皆在人的意识监督之下,所得的结果能够想象,自洽而和谐,因此得以信赖。


意识是什么?


意识似乎是世界上最显而易见的事情,然而下定义却很难。


人脑的可塑性不只用于学习,而且用于学习如何更好地学习,然后我们更好地学习如何更好地学习如何更好地学习,等等。我们还学到如何让初学者利用这种学习的成果。


因此我们可以把人脑看作一台超级计算机,其中的神经元等生化组织是计算机的底层架构。那么,人脑这台计算机的底层架构(硬件)的运行产生知觉;在底层架构上,一些由软件包形成的虚拟机(VirtualMachine的运作产生出我们的一个个思维或念头,即通常说的意识,比如爱情、美食、旅游和创作。我们以为真真切切感受到的人生,其实就可能是这些大脑虚拟机虚拟出来的幻境,就像在一台电脑上玩游戏一样。


这里说的“虚拟”,其意思是:当你坐在书房中看窗外时,如果行人纷纷撑开雨伞或穿上雨衣,你就认为下雨了。意识就像这时的“雨”,它可能是虚拟的,你的感觉是真切的,分不开虚拟的还是真的下雨,虽然若亲自到户外试一试,你找不到雨;有人胳膊断了,把它包在石膏绷带里。这个绷带限制了他的胳膊移动,使他的身体动作做出调整。一个哑剧演员模仿他,肢体运动以几乎完全一样的方式受到限制,他的胳膊就是打着虚拟的石膏。意识就像这时的“石膏”,你的感觉是真切的,虽然你找不到它。


任何文字处理软件都是一种虚拟机。如果你用过几种不同的文字处理软件,或者你在同一台电脑上玩游戏,你就是在使用几种虚拟机器,它们在一台特定的真实计算机上轮流上阵。虽然你能够自如地用它写文章、玩游戏,但是完全不知道计算机硬件和硬件语言,更不知这些文字游戏角色从何而来。


虚拟出意识有利于人类生存竞争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适者生存”。现实太复杂了,往往不是很快能看清的。为了生存,我们必须靠一种迅速的认知模式引导做出正确的行为。然而能准确感知现实的生物绝对不会比靠引导作适应性行为的更加适应环境。我们的意识虽然是虚拟的,但是它们能引导我们作适应性行为。


比如货币只是一张纸,它与粮食和材料等财富的对应关系只是我们虚拟的。但是只要大家都接受这个虚拟关系,商品流通就比实物交易容易得多,这说明有时生活在幻象中比在真相中更好。


如果没有意识,我们对周遭的事只能做直觉的反应。有了意识,我们能够衡量事件的轻重缓急,并据此做出适当反应,甚至我们还能创造出虚假的信息,如做白日梦、说谎、谱写美丽的辞章或导出科学理论。


直觉和理性是平行互补的


从追求真理的角度来看,模式识别认知的智能是在生存竞争进化而来的、在现实中更有效用的方法,并不追求抽象的真理。而且用归纳法获取的知识的理性方法并不可靠。例如用欧洲所有的天鹅作为样本,也不可能判别澳洲的黑天鹅,但在遇到黑天鹅之前,白天鹅的经验归纳大多是对的,在实践中有用的。


然而自古希腊以来,人们就把直觉和思维看作心智的两个对立的层面,认为它们一直争夺对心智的控制权。西方文化,不仅哲学、科学,甚至宗教,都着重于理性研究。笛卡尔在《哲学原理)(Principles of Philosophy)一书中的论断“我思故我在”为西方世界观奠定了重要的根基。通过思考而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这一陈述获得了极大的认可,亦具有浩大的影响力,因为它赞颂了当时人类理性智能的伟大以及日益强大的个人主义精神。几世纪以来,笛卡尔的名言蕴含着形而上学的意义,即思想、思维等同于人类存在的精髓。在此思想熏陶和教育背后,西方学者把意识变成了心智的同义语。即使现代的认知科学中,直觉这个心智的状态也往往被扫地出门。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变得不可理解。


为了尝试让人类文化要走出这个误区,本文试图说明的问题是:易经等东方文化保留着上古人类依靠直觉的痕迹,即借助知觉范式直接认知事物和预测未来,科学避免直觉犯错,但不能忽视直觉。

转自“朱清时先生微博”

相关资讯

最远古的易经占卜方法:蓍草占卜演算法

《周易·系辞上》中论述古易揲蓍草取卦时提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

易经占卜:东西丢了不要急,教你用周易占卜古诀找回失物,准

旧时,人们丢失东西找不到时,经常就会去问算卦先生,看自己的东西能找到不,啥时候能找到。而算卦先生掐指一算,就会说:这东西丢在某个方向了,或被什么人拿走了,或东西大概在什么地方,…… 神奇的是,这些说法还很靠谱,找到后的失物,可以验证这些说法

用易经占卜,提问的技巧很重要——如何玩转易经(之二)

我在玩占的时候很注意自己所要问的问题,应该方便《周易》给出答案。实例:一个江苏朋友问:儿子考研刚过分数线,选了三所学校,一所是广西某大学,一所是山东某大学,一所是上海某大学,选哪个学校机会大呢?如果直接这样问占,很难得到明确的答案,我于是这

易经入门,第六节易经占卜法

《易经》在占卜上的方法有多种,今天讲一讲几种常用的方法。首先来看金钱卦,何为金钱卦?就是用三个铜钱占卜的方法,这个方法是从焦京易这个易经系统来的。如果没有铜钱也可以用三个硬币代替,可以将任意一面当阳面或阴面,将三个钱乱摇一阵丢下来,然后记好

那些有关易经占卜的事,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古人占卜方法很多,有龟占、蓍占、星占、梦占;蓍草称霸千年,如今几乎绝迹;筹策取代蓍草,成为现代人占筮的首选工具。01 古人从何时学会占卜?人类占卜的行为出现得非常早。以《易经》的由来为例,伏羲氏(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统治天下时,抬头观看天体现

易经占卜的原理和方法

▶ 易经占卜的基本概念丢三枚硬币一共四种情况对应的四象丢一枚铜板,正面代表3,反面代表2,连续丢三枚铜板加在一起会有四种情况:六、七、八、九。阳是向上增长的力量:少阳到老阳对应七到九;阴是向下收缩的力量:少阴到老阴对应八到六。所以这次是我们

跟我学7000年前的国学文化二十一——易经占卜介绍

有关《易经》基础博雅已经发表了二十篇文章,详细讲解了易经的基础理论。大家知道,易经分易理和象数,在今后的日子里,博雅将分别作一介绍。由于易经易理比较枯燥,博雅先来介绍易经象数的占卜术。易经其实就是一本占卜的书,在古代,需要极其有智慧的占卜师

易经占卜时要注意的8个点,今天的冥想和辟谷,很可能就来源于此

《易经》可以占卜,众所周知,但具体该怎么占,各种说法不一,《易传》的记载的方法是: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像两,挂一以像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就是这段简单的文字,几千年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跟我学7000年前的国学文化二十六——易经占卜之抽签及鸟占

今天博雅来谈谈易经占卜的另一种方法抽签及鸟占。因为抽签和鸟占有一些相似,所以把它们合在一起讲了。一、抽签抽签和其他易经占卜一样,是为了判断问事吉凶、祸福的一种比较通俗预测方式。而判断吉凶的依据是所得到其中第几签的签诗和其签诗的典故内容。抽签

跟我学7000年前的国学文化二十三——易经占卜之金钱卦

用蓍草来布卦,通过三演十八变才得到一卦,不但浪费时间,还不易掌握。后来人们化繁为简,以摇掷铜钱代替了蓍草布卦,产生了金钱起卦法。金钱卦的占卜方法:一、钱币要求最好是用三枚铜钱(古币),如乾隆通宝等。如没有铜钱也可用现在的硬币代替也行。不管是

易经占卜到底准不准?

不要完全相信占卜的结果孔子告诉我们,如果自己不熟悉占卦,让别人帮忙占卦,帮忙占卦的人的思想会影响占卜结果。而且占卦的人可能会因为自身利益而欺骗自己,这样对自己是一种伤害。一件事情既然决定了要做,就算占卜结果不利,还是要去做,占卜结果只会让我

易经占卜方法分类知多少?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易经有三种:《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可惜前面两种已经失传,后世只有可怜的一点点零星记载。在介绍各种占卜方法之前,我先来说说古代易经运用的不同侧重点。要知道,在中国不同历史时代,运用易经进行占筮的方法之侧重点是不尽

朱清时先生:直觉与易经占卜

直觉与易经占卜朱清时(2020.7.23)易经等东方文化保留着上古人类依靠直觉的痕迹,即借助知觉范式直接认知事物和预测未来,科学能避免直觉犯错,但不能忽视直觉。 目录:1. 序言;2.感觉和主观体验;3. 知觉与模式识别;4. 知觉范式与智

一文看懂易经占卜之蓍草法,过程有些复杂,但据说是故意这样的

通过大衍之数占卦,也就是最古老的蓍草法,用50根蓍草,取1根出来,象征太极,不用,剩下49根随意分成两份,左右手各拿一份,左手代表天,右手带表地,从地当中取1根,放到天的无名指和小指之间夹着,这一根象征人,放下地手中的蓍草,数天手当中的蓍草

易经占卜到底行不行得通

周易占卜到底灵不灵,相信很多朋友都很想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深信不疑的人认为举头三尺有神明,诚心求取,必有回应。不屑一顾者认为十卦九不灵,占卜不过是封建迷信骗人骗钱的把戏而已。就我个人的认知来讲,首先,鬼神之类大多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其存在。其

友情链接

网址导航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陈飞宇影迷网比利时旅游大健康项目网网红名人榜今日东营防晒衣品牌网潘玮柏歌迷网格力电器A股艾美特风扇评测网蒙娜丽莎瓷砖资讯铜仁新闻头条网处女座星座网北方稀土A股蜈蚣养殖技术天下奇闻异事
国学易经网-易经八卦免费算命运势、周易免费算命测运势、免费八字算命算婚姻、婚姻算命免费、周易八卦算姻缘、易经八卦免费算命运势、易经八卦生辰八字算命免费、易学基础知识入门、易经八字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易经网 douyinyutang.com ©2022-2028版权所有